讓茶香溢滿人間——記湖北省茶葉公司總技師馮紹裘
1984年5月,我國當代茶界的名家馮紹裘先生,收到了中國農學會頒發的表彰狀,上面印有陳云同志的題詞:“發展農業是頭等大事——為紀念中國農學會成立66周年題贈堅持農業科學工作50年以上的同志們。”
這是對馮紹裘半個世紀以來,在我國茶葉生產上從事的一系列祭奠性工作的褒獎,馮老先生當之無愧。
投身茶業
1920年,20歲的馮紹裘考入了河北保定農業專科學校。從而開始了他艱辛、坎坷和閃光的人生旅程。
農業天地廣闊,但決非康莊坦途。農校畢業后,馮紹裘四處碰壁。用武之地在哪里呢?他苦苦思考著。在安化茶葉講習所的四年里,他除了講授土壤、農業氣象、茶葉制造等課程外,他還和學生一道,參加了該所茶園和制茶廠的生產實踐活動,刻苦鉆研并掌握了茶葉栽培、茶葉制造技術,為他以后步入茶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
1933年,馮紹裘第一次擔任修水實驗茶場技術員,負責“寧紅茶”的初、精制實驗工作,中國茶界四大名家之一的胡皓川先生,檢驗了馮紹裘第一次試制出來的“寧紅茶”,興奮地拍著他的肩膀說:“老兄,可真是一鳴驚人呀!”第二年,馮紹裘又仿照錫蘭李普頓茶樣,制成一種橙黃、白毫碎茶,湯色紅艷,滋味鮮濃,完全可與李普頓茶樣相媲美,成了茶市的搶手貨。
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,馮紹裘并沒有沾沾自喜,而是更加刻苦地工作著,恰在這時,他接受了在安徽祁門茶葉改良場擔任場長的胡皓川先生的邀請,聘請他去進行“祁紅”茶的初制實驗,馮紹裘二話沒說,日夜兼程,踏上了北去的列車、、、、、、
讓“祁紅”紅起來
祁門茶葉改良場。 馮紹裘上手幾天,做出祁門紅茶全部品質低劣,泡出的茶水全部發烏,紅茶不紅!他向胡皓川先生匯報,想聽聽他的意見,胡皓川先生只說了一句話:繼續試制。
這下可把馮紹裘先生忙壞了,他一道道工序檢查,一個個環節過濾,但找不出任何漏洞。這使他坐臥不寧、、、、、、
遠山的夕陽照耀著盎然的茶園,烏黑墨綠的嫩葉泛出一圈圈光暈,在暮靄中十分誘人惹眼,突然,馮紹裘心里一亮,想起一件往事:有年一塊稻田,葉子的顏色非常深,禾桿粗壯,枝葉茂盛,但結穗不多。他由此便想到:這烏綠的顏色會不會是紅茶不紅的癥結所在呢?難道是茶園施肥過多,導致鮮葉內含葉綠素過多,影響了紅茶的質量嗎?馮紹裘連忙采了一些鮮葉,跑回實驗室,連同做成的毛茶,分別放在兩個試管里用酒精浸泡,實驗結果,兩個試管里的酒精都呈深綠色,但鮮葉的葉底變成黃白色,毛茶的葉底則變成橘紅色。
這一實驗,使馮紹裘揭開了不解之謎:原來是紅茶鮮葉內含存過多的葉綠素,在發酵過程中殘存的葉綠素不僅使紅茶葉底烏黑,而且影響了紅茶的色、味、香。于是,他一反紅茶不做夏茶的習慣,重新進行大量試制,很快,由他試制出的祁門紅茶,不但葉底紅勻、湯色紅艷,而且濃度、量度均達到標準。
這年,由他主持精制的30擔“祁紅茶”運到上海,被一搶而空,馮紹裘連同他制作的“祁紅”,在茶界名聲鵲起。“祁紅”一炮而紅。
創制“滇紅”
1938年秋,馮紹裘被中國茶葉總公司派往云南調查茶葉產銷情況,他一路辛苦勞頓,到了順寧縣(今鳳慶縣)。
順寧的鳳山茶林,一片黃綠,逗人喜愛。當時,云南各茶區只產綠茶。可不可以生產紅茶,更廣泛地打開銷路呢?到達鳳山的第二天,他就開始試制紅茶,為了證實自己試制的茶葉能否打開銷路,他把茶葉寄到香港茶市,結果又是一鳴驚人。
馮紹裘為祖國西陲這豐富的資源而動情,他雄心勃勃要在這里建設一個茶廠。他親自跑到昆明,向當時云南省的有關部門陳述自己的意見,幾經周折,終于同意由馮紹裘著手籌建順寧實驗茶廠。就這樣,山上的臨時廠棚搭起來了,他翻山越嶺向全縣茶農宣傳改制紅茶的方法,沒有機器,就土法上馬。當年,第一批命名為“滇紅”的紅茶產生了。后來,隨著條件的改善,“滇紅”的產量不斷上升。“滇紅”問世后,與印度、錫蘭的大葉種紅茶并駕齊驅,使國際茶葉市場大受震動。“滇紅”的芳香里,浸潤著馮紹裘多少的心血啊!
老驥伏櫪
馮紹裘從事茶葉研究和生產,足跡踏遍祖國的半壁河山。他不僅精于制茶,被譽為‘茶狀元’,而且也善于鑒別、品評茶葉,人稱‘馮鼻子’,表示他的嗅覺相當靈敏。那時候制作“宜紅”,只要他聞一下就知道茶葉發酵好了沒有。他對自己的工作一往情深,哪怕是在動亂的十年里,他仍然奔忙于各茶廠之間,從未間斷過對事業的執著追求。
粉碎“四人幫”以后,他抓緊時間整理自己數十年的“茶經”,并不顧高齡出席各地舉行的專業會議。在家里的時候,他總是熱情接待來自各地的登門求教的同行。同時,他還就茶葉新品種的開發、產量、質量的提高,茶區的整體規劃、對未來的展望進行了廣泛的探討、、、、、、
我國的茶葉加工業在發展,而馮老的勇于探索、孜孜以求的科學精神會同茶葉的清香一樣,永遠溢滿人間。
(奚鶴文 汪立波 王旻)